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谈中和工作的意见,工作原则,内外畅通,立足国情实际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谈中和工作的意见,工作原则,内外畅通,立足国情实际
服务低碳化,绿色服务。超市不免费提供塑料袋。
工业低碳化,工业的概念;工业的核心:轻工业、重工业。低碳工业的概念;低碳工业的实质。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落实到位才好
xuexil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一、清洁能源产业
做优做强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发展整体规划
发展壮大清洁能源支撑产业——重点产业部署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新能源应用
水能 水电第一大省 两河口水电站 科学有序 风能 太阳能 因地制宜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规划建设风光能源开发基地,集中开发凉山州风能和攀枝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太阳能,支持在川晶硅光伏企业参与光伏电站开发。推进分布式风光能源开发,鼓励盆周山区和川西地区有序建设风电项目,支持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实施一批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拓展光伏在社区和种养殖、交通、市政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天然气 会产生二氧化碳
优势1:不产生其他废气废渣
优势2:燃烧频率高 燃烧效率比煤炭高40% 二氧化碳排放比煤炭少52%
发展天然气的全局性考虑
(1)作用的能源 石油、煤炭——天然气——其他低碳能源
碳中和下的“零排放”——人类活动所排出的二氧化碳能够被大自然完全吸收处理掉
(2)的最优选择
(3)的不可替代性 电力供应无法取代煤气
建筑低碳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世界百分之三十。降低使用能耗,自助收集自然能量。农业低碳化。
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上)
2021年12月2日 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1产业结构转型 2技术创新 3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7个方面,27条内容
可分为三个板块:总体要求,清洁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一、纲领性内容
现状、特征、优势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自然生态本底良好,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具备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空间。近年来,我省加快建设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在全国产业版
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乘势而上友展绿巴低恢优分“出种足内内R际双循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展现绿色发展新担当的自觉行动,是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
环、提升产业发展新位势的战略举措,是积极抢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主动选择,是更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的现实需要,必将有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实支撑
天然优势 基础建设优势
发展目标(第一阶段)
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达到630亿立方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6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目标(第二阶段) 碳达峰
到2030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66%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5%左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确保实现碳达峰。
发展目标(第三阶段)
到203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7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左右,为全国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更大贡献,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
四大思路
1双碳引领、做强优势
2科技创新、数字赋能
3龙头带动、集聚发展
4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1双碳引领、做强优势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科学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一手抓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手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生产、支撑、应用全链条优势重塑和价值跃升,培育形成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
多产业协同发展 抗风险能力 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同时发力
例:纯旅游产业地区
新冠疫情会导致旅游业衰落,从而影响这类地区整体经济
“一手抓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手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一手抓减污降碳——控制和降低这些高碳排放量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高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质量与规模
绿色低碳产业的机会
高碳产业开发低碳、降碳技术
2科技创新、数字赋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关键共性和前沿引领技术,提升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科技水平,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链——围绕某一个创新的核心主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创新活动将相关的创新参与主体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过程与创新系统优化目标的功能链节结构模式。
环节1:要素整合
培养、调动以及整合人员、资金、设备、信息和知识储备等各创新要素,形成成套的科研力量乃至体系。
环节2:研发创造
在要素整合环节基础上,科研力量自发研究或者承接科研项目,发现新知识,形成新技术或其他科研成果的过程环节。这是第二个环节。
环节3:商品化
将上一个环节的科研成果进一步与人员、资金设备、信息、工艺、管理等要素结合,经过创意过程打造成具有价值的商品在市场上营销推广,并形成新兴产业或者应用于生产过程之中,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的环节。
环节4:社会效用
将科研成果或形成的商品应用于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环节。
数字赋能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低碳技术的创新提供助力。
3龙头带动、集聚发展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牵引,完善区域产业政策体系,发挥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统筹布局能源链供需侧、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前后端,构建分工合理、配套完备、保障有力的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果中布局、集群成链、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格局。
4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双轮驱动)
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规划引领,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树立底线思维、注重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各类市场交易机制作用,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激发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府 指引方向,创造环境
企业 发挥市场机制,加快低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上)
2021年12月2日 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1产业结构转型 2技术创新 3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7个方面,27条内容
可分为三个板块:总体要求,清洁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一、纲领性内容
现状、特征、优势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自然生态本底良好,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具备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广阔空间。近年来,我省加快建设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在全国产业版
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乘势而上友展绿巴低恢优分“出种足内内R际双循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展现绿色发展新担当的自觉行动,是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
环、提升产业发展新位势的战略举措,是积极抢抓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主动选择,是更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的现实需要,必将有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实支撑
天然优势 基础建设优势
发展目标(第一阶段)
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达到630亿立方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6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目标(第二阶段) 碳达峰
到2030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66%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5%左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确保实现碳达峰。
发展目标(第三阶段)
到203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70%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0%左右,为全国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更大贡献,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
四大思路
1双碳引领、做强优势
2科技创新、数字赋能
3龙头带动、集聚发展
4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例:能源安全
转型过急,可能导致供应链断裂等问题;
化石能源的淘汰,需要在新能源能够及时补充的前提下;
三、主要目标
2025年 打基础
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1能耗(经济基础),2 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发展起跑),3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低碳发展起跑), 4森林覆盖率 (改善空气质量)
2030年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以能源量消耗为计算基数
某地区总能耗与生产总值之比,也就是每产生万元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消费量。
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计算基
3、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碳达峰
2030年全年碳排放量不高于2029年全年碳排放量
保持生产方式不调整?生产规模不扩大? 绿色低碳不能够以牺牲生产力为代价
传统发展方式——生产力与碳排放量紧密相连
新发展模式——低碳发展
2060年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2060年目标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
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2030年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碳中和:1碳——二氧化碳,2中和——所排出的二氧化碳能够完全被吸收处理掉
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1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处理能力(植树造林) 利用植物光合作用
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清洁能源使用率、推行低碳交通...)
四、主要内容
1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3加快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4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5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6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7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8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9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
10完善政策机
11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交通低碳化,消费低碳化,能源低碳化,二氧化碳大量来源于汽车尾气。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021年9月21日
内容:1指导思想
2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
3两个阶段性目标和一个最终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二、工作原则
1、全国统筹:全国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
全国性 突出优势
四川:《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节约优先: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例:高铁耗电量问题 降低供电成本
3、双轮驱动(政府+市场):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政府——引导作用 市场——创新、活力
4、内外畅通(经济、气候全球化):立足国情实际,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斗争与合作,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
处理国际竞争关系 处理国际合作关系
5、防范风险: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
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能源低碳化,可再生能源:风能,风力发电
四次工业革命非常讲解到位,很仔细
能源低碳化,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现状
地球环境现状,南极
地球环境现状,四次科技革命,低碳的含义以及发展低碳的意义
服务、消费低碳化
特点:
覆盖范围广
涉及人群多
服务低碳化
第一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第二产业:加工、制造
第三产业: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绿色服务
概念: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无污、无害、无毒的、有益于
人类健康的服务。
具体要求: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身心健康,从服务流程的服务设计、服务耗材服务产品、服务营销、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降排和减污,以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
例1:服务耗材 超市不免费提供塑料袋 废弃塑料袋处理(焚烧——污染大气
,填埋——破坏土壤)
例2:减少木质材料使用 限量提供餐巾纸
例3:减少天然气或化石能源使用 食物加热方式 天然气——电力加热
二、低碳物流
木质包装 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包装浪费 快递瘦身
交通运输尾气排放
三、智能信息化 从有形到无形
有形资源——无形信息
例1:纸质菜单——扫码点餐
消费低碳化
服务低碳化主体:经营者
消费低碳化主体:消费者
消费低碳化三个方面:绿色消费、绿色包装、回收再利用
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二、绿色包装
能够循环再生再利用或者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适度的包装。
1、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所用材料最少
2、易于回收再循环
3、回收再利用
三、回收再利用
在消费过程中选用可回收、可再利用、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包括可降解塑料、再生纸以及采用循环使用零部件的机器等。
对消费使用过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如汽车、家用电器等,要修旧利废,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