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题课程学习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农业的地位---最基本的保障
农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城市--决定国家的发达程度
乡村的发展被放在首位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乡村问题的。
农业、农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第一讲、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共产党低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10月18日。
农业农村的发展--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决定农村的耕地、林地等各类生产资料由谁管理、使用,怎样管理和使用的一个基本规则。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第一阶段(解放初期)需求: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平均地权---农民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意义:废除了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大约占农村人口60--70%的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得到了4600多万公顷(7亿亩)土地,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免除了每年交给地主约35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激发了农民空前的生产积极性。
摆脱地主
第二阶段--发现弊端
劳动力分配不均、统筹协调性不强
向合作化转变: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最后发展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存在的问题:管理过分集中、经营上过分单一、分配上平均主义。
第三阶段: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处理
基本经营单位---农民家庭。
最好形成了:家庭成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联产承包--建立家庭承包经营(缺点:很难实现机械化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不适合承包经营的项目:植保、防疫、配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集体单一经营转变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完善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制度
农村的多元化发展:富余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富余的劳动力--投入第二、第三产业或者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