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六大公园场景营造
一、 建设绿意盎然的山水生态公园场景 载体:山地、峡谷、森林、雪地、溪流 建设模式:生态保护区+特色镇+服务节点 植入:旅游服务、休憩娱乐、文化展示
二、建设贯联成网的天府绿道公园场景 (1)串联山地公园、郊野公园、小型公园及绿地等 各类场景; (2)城市中建公园 →公园中建城市 (3)全长16903公里 以区域绿道为骨架,城市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 相互衔接,构建天府绿道体系,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提升公园城市整体形象。 植入生态保护,健康休闲,文化博览,经济发展,慢性交通,农业景观,海绵城市,应急避难等功能,营造多元场景,增强经济文化扩散效应。 (4) 区域级绿道 依托市域生态资源和山水格局,连接城乡,串联市域内各城市组团,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主干绿道体系。与机动车分离,体现天府绿道蜀山蓉水的自然野趣,对市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区级绿道 在城市内 各组团内部组网,与区域级绿道相衔接,与城市的慢性系统紧密结合,并且与城市道路硬质隔离,体现了绿满蓉城的宜居品质。 社区级绿道兼具交通功能 与城区级绿道相衔接,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接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支线绿道,串联社区内的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馆、社区养老等设施。设置共享设施,并且与公交站、地铁站连接,同时通过标识、铺装、照明灯等进行示意和隔离。
三、建设美丽休闲的乡村田园公园场景 以特色镇为中心,以林盘聚落为节点,并将这些节点用社区级绿道进行串联形成。 植入创新、文化、旅游、商贸等一些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 在林盘聚落植入商务会议、文化博览、民宿度假、创客基地等多样功能,实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具体方式:整田、护林、理水
四、建设亲切宜人的城市街区公园场景 围绕绿化空间,织布绿地网络,按照“公园+” 的布局模式,形成公园式的人居环境、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健康舒适的工作场所,植入新功能新业态,凸显社区文化主题,构建绿色化出行体系,打造亲切宜人的城市街区场景。
五、 建设特色鲜明的天府人文公园场景 传承保护历史遗存,创新现代文化,结合公共开敞空间和‘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打造特色鲜明的天府人文公园场景 从人的感受出发,强化天府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要素的彰显,构建面向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场景 ,形成意象鲜明、丰富多彩的人文体验。 2018年9月 世界文化名城大会 三城: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 、世界赛事名城 三都: 国际美食之都 国际音乐之都 国际会展之都
六、建设创新新引领的产业社区公园场景 产城人→人城产 产业发展依然重要,发展绿色产业 结合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以绿道串联时尚活力的产业核心与居住社区,植入产业、文创、居住、公共服务、商业、游憩等多元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需求,打造创新新引领的产业社区公园场景。